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政府工作报告
 号: 752950906/12193-00193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DOC,公民  发文日期: 2012-12-17
发布机构: 砀山县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2-12-17
 生效日期: 2012-12-17 00:00:00  废止时间: 2024-12-15 00:00:00
号:  词: 政府工作报告
称: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2-12-17    字体:[] [] []    保护视力色:

2012年12月16日在砀山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 长    王广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矛盾集中凸显的一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社会管理创新年、机关效能建设年等活动,着力保增长、调结构,打基础、增后劲,惠民生、促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初步预计,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6.5亿元,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增长20%。
 (一)着力加大项目投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抢抓国家扩大内需重大机遇,加强项目包装储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重点调度项目投资102亿元,省“861”行动计划项目35个,完成投资23.2亿元。西地亚板材等项目建成投产,砀山一小投入使用,新汽车站、新县医院等一批项目即将投入使用。科威电子、格微光电、耐得电器、华箔工业园、恒达转椅等项目加速建设。金砀山酥梨产业园、年产45万辆电动汽车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01省道改线、310国道、223省道砀山段改造工程获省发改委立项。文化产业园、国际商贸城、奥体中心、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参加了中博会、广交会、厦洽会、徽商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成功举办梨花旅游暨民俗文化节、果蔬加工论坛暨酥梨采摘节,全年引进项目15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个,实际到位资金120亿元,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增长30%。 
 (二)着力扩张工业总量,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2亿元,新上工业项目58个;新增规模企业11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8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增长22%,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40家,科技食品、圣沣食品、同泰食品等7家企业产值超2亿元。四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亿元。实施技改项目33个,完成投资30亿元。开展“雏鹰成长计划”、“名师大讲堂”、“五大攻坚”推进活动,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30人次。认真落实白酒产业五年振兴计划。扎实开展企业帮扶、名企进名县、央企对接及工业品展销活动。宇宁生物科技、兴达罐业、大红牛肥料三家企业进入全市16家上市重点培育企业范围。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省级名牌企业达到5家。加快非公经济发展,非公企业达到1348家,个体工商户1.8万户。实现减排项目16个,关闭落后产能企业3家,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5亿元,续建新建道路4.65公里,建成5.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扩区工作加快推进。4个市级新型乡村工业园建成标准厂房11.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0家。薛楼、李庄新型乡村工业园获市新型乡村工业园考核一、二等奖,薛楼板材加工园被批准为“安徽省第三批新型工业化林木加工产业示范基地”。
 (三)着力夯实农业基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建2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田和10万亩玉米核心示范区,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总产突破7亿斤。整合涉农资金1.47亿元,标准化水果产业基地和薛楼林木产业基地建设完成投资8333万元。水果总产达34亿斤,新建标准化果园4个,国家级标准化菜园1个,省市级标准化养殖场15个,成为国家级出口果蔬质量安全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试点全面启动,新增强英鸭业、砀园果业、神湖林业3个农业产业经营联合体。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0家,完成产值59.6亿元,出口创汇1.36亿美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7家,达到161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市级26家,获省级合作社发展先进单位称号。16个产品完成无公害复查认证,4家专业合作社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建设项目7个,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6.14万亩,疏浚河道沟渠643公里,修建桥涵1120座,新增灌溉面积13.7万亩。深入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4万亩,森林抚育35万亩,被评为“全省林产业十强县”、“全省林改先进县”,成为首批全国“林业合作社建设试点县”。
 (四)着力提升功能品位,城镇建设全面提速  
 砀城大建设全面推进,完成了《砀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砀山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年)》、《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投资11.7亿元,铺设科技路、利民路、梨园路等主干道路16公里,污水管网13公里。完成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43公里。治理小街小巷3公里。济祁高速砀山段全面开工,郑徐高铁砀山段即将开工。芒砀南路下穿陇海铁路扩孔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75%,利民桥改造完成总工程量的70%。陈庄沟、利民河城区段完成清淤截污8.8公里。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51座,文唐路、李园路、曹杨路等县乡公路完成升级改造57公里。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70个,城西11万伏变电所、新区3.5万伏变电所建成使用。建成街头游园4处,新增绿化面积10.2万平方米。建成商住房33.7万平方米,安置房17.58万平方米,公租房、廉租房10.4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2500户,农村危房改造1112户。环城河公园东北角一期绿化结束,市民公园主体建至二层。新开通4路、5路两条公交路线,投入运营车辆20辆。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实行严管重罚,拆除违法建筑1.87万平方米,城乡房屋征收完成50万平方米。城区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城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李庄、朱楼、关帝庙、周寨等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投资1.15亿元。砀城面积扩大到23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2万,城市化率提高到39%。
 (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效能大幅提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加强财政监管。重组壮大政府融资平台,吸纳各类资金5亿元。加强与省市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实施金融生态创建及农村信用体系砀山实验区建设工作,坚持银政、银企联席制度,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淮海村镇银行、徽商银行落户砀山,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家。全年新增存款13.9亿元,新增贷款6.7亿元。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面向全国引进各类紧缺人才218人。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全县流转面积13.9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规范流转林地4000亩。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基本农田、耕地保有量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初步通过国家土地督察问题整改验收。积极争取各类用地指标1978亩,缓解了项目用地压力。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完成投资7076万元,全县3个批次14个项目通过验收,新增耕地1194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1.9亿美元,增长458.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六)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社会保障更加有力 
    坚持把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倾斜,民生工程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投入资金8.1亿元。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592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5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1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实施,社会各项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省级科技创新5项,全年专利授权102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政策,5个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完成校舍安全改造工程2.38万平方米,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进一步规范。文化事业快速发展,5个“农家书屋”、8个公共电子阅览室投入使用,砀山唢呐获得央视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传统器乐第三名。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双向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70%。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坚持标本兼治,超限超载专项整治成效显著。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六五”普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局面进一步巩固。深入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认真落实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着力畅通信访渠道,全县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加大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平安砀山建设深入推进。深入开展打私打假专项行动,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监管取得明显成效。老龄和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及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气象、防震减灾、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七)着力加快职能转变,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行政决策机制不断完善。注意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26件、政协委员提案218件。深入开展以“六要六不要”为主要内容的“正风气、提效能”活动,实施行政服务“四个一”工程,政府工作执行力、落实力大幅提升。深化政务公开,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的单位增加到30 家,纳入集中办理的事项达128个。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大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及老领导、老同志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为砀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居民增收难度较大,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机关工作作风、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年初政府承诺完成的十件实事,城区9万平方米绿化、市民公园主体工程、101省道改线、天燃气管网、老城区小街小巷改造、4座水冲式公厕、覆盖城区的视频监控系统、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等8件实事全部完成。其中,殡仪馆及公墓建设工程,殡仪馆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南京督查局土地例行督察,土地政策趋紧、用地指标紧缺等原因,公墓建设未能完成。芒砀南路地下道扩孔工程,由于我县梨花节活动的举办和铁路部门许可的施工时间较少等原因,致使项目施工期延迟,未能兑现对大家的承诺。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2013年梨花节前确保扩孔项目建成通车。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推进砀山加快发展、实现赶超目标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赶超发展任务艰巨。党的十八大为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随着国内产业加速转移,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振兴皖北力度加大,我县面临的发展机遇十分难得。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县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持续释放,提速效应显著增强,特别是全县上下加快发展已成共识,奋力崛起愿望强烈,我们一定要进一步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力营造敢干、快干、实干的发展氛围,解放思想破难题,抢抓机遇不懈怠,直面挑战勇担当,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美丽砀山主题主线,坚持双轮驱动、三区共进,推进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继续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城镇突破、产业富民、承接带动、统筹发展”六大战略,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加大有效投入,在推动赶超发展上奋发作为 
 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促投资增后劲,以项目保增长促发展。一是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围绕省“861”项目和市“5161”项目,着重在基础设施、农林水、商贸旅游、社会事业、节能环保等方面积极申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投资计划和国家投资规划。力争黄河故道地表水利用、环城河综合治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城市园林景观等项目列入中央、省、市投资计划。二是加大力度建设项目。强化项目第一支撑意识,按照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全县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80个,总投资42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6.6亿元。重点推进郑徐高铁、济祁高速、陇海铁路地下道扩孔工程等项目建设,扎实做好101省道改线、文化产业园、奥体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是强力招商引进项目。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招大引强和招商选资。组织参加徽商大会、中博会等大型招商活动,采取驻地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等灵活有效方式,紧盯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扎实推进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项目180个,引进资金150亿元以上。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二)突出工业扩量提质,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上奋发作为
 坚持以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为带动,以园区平台建设为载体,不断提升工业企业质量和效益,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一是突出抓好园区建设。加快园区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实现产城一体。继续组织园区建设大会战,依法推进土地征收,努力实现扩区20平方公里的目标。强化财政扶持、用地保障、融资担保等政策措施,扶持各类园区尽快发展壮大。严格执行入园项目审批和低效项目退园制度,坚持集约节约用地,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不断提升园区整体开发质量。二是突出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推进金砀山酥梨产业园、海尔斯产业园、汉森木业、格微光电二期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扶持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形成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重点支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皖北彩印包装基地。依托海升集团、熙可食品、欣诚食品等,加快形成区域性水果加工总部。依托圣沣食品、强英鸭业等骨干企业,加快建设肉制食品生产基地。依托薛楼板材工业园和张老家板材加工园,加快形成皖北较大的板材加工基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研发生产和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推进企业技改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积极扶持小微企业,鼓励全民创业。三是突出抓好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三)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在推动美好乡村建设上奋发作为 
 加快现代农业“两区”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努力建成主导产业突出、区域布局合理、产品品质优良、产业效益明显的新型农业结构。一是强力推进现代农业两大基地建设。继续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打造以良梨镇和园艺场为中心的标准化水果产业基地和薛楼林木产业基地。积极开展改革试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二是加快实施标准园区建设。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做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发挥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标准果园的示范作用,加大“三品”认证力度和监管工作。新建3个500亩标准果园、1个国家级标准菜园、2个小麦高产示范片。力争省级产业化龙头养殖企业达到5家,市级产业化龙头养殖企业达到16家。三是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国家级出口果蔬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资市场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功能,构建县、镇、企业(基地)三级检验检测网络,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范围。建设区域性农资大市场。四是加快农业品牌化进程。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提升品牌竞争力。力争完成“砀山酥梨”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申报工作,推进原产地保护。扶持科技食品等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提升水果、瓜菜、畜禽、粮食四大产业的精深加工水平。着力培育惠丰市场、三联水果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销售型龙头企业,扩大砀山水果市场占有率。五是推进现代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总数达到1662家,带动农户25万户。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立体快速传播平台,培训新型农民4500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完善现代农业保险制度。六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完成官黄路、薛黄路、葛玄路改造升级,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重点抓好洪碱河、文家河、黄河故道和小农水重点县等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居民和农村在校学生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开展村庄整治,规范农村建设秩序,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用地和违规建房行为。七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积极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人工造林7462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村庄8个,完成森林长廊建设38.5公里,农田林网建设1265亩。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不规划不建设、不批准不建设”的原则,切实保护耕地。八是强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把美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坚持试点先行,抓好示范带动,结合整治提升、旧村改造、集中新建,高起点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薛楼、中许等15个试点中心村,重点抓好6个市级试点中心村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建立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创新美好乡村建设管理机制,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重点抓好100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沿河、沿路环境连片整治和景观带打造,加强改水、改厕,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扎实推进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和公共场所亮化,加速建设一批产业发展、生活殷实、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农民美好家园。
 (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上奋发作为
 大力实施“园区和城乡建设奋进年”活动,加速新型城镇一体化进程。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围绕生态县城目标,加大资金投入,聘请知名规划设计单位,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城市控制性详规、环境卫生专项规划,高品位设计城市建设项目,以新城区、环城河公园、滨湖公园建设为重点,建成一批设计优、质量高的精品工程,优化人居环境。加快城区清水工程规划编制,重点完成环城河项目治理规划设计,尽快完成城市单元规划编制,深化城市概念设计。二是加快建设城市重点工程。紧紧围绕砀城主城区建设,大力实施砀郡路生态大道、城市公园、顺堤河景观治理、东湖假日酒店、规划展览馆项目建设“五个一”工程。完成科技路、桐木路、桃花路建设,贯通利民路、东升路、红山路、宴嬉路、古黄北路,完成世纪桥加宽、北关二环路桥加宽、利民河桥改造建设,实施跨陇海铁路立交桥工程。加快完成利民河、陈庄沟治污工程,实现雨污分流。三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建设商品房40万平方米,廉租房、公租房7.6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2000户。四是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管、环卫、交通和市场管理队伍建设,优化管理流程,落实管理责任,下移管理重心,推动城市管理网络向社区延伸。积极探索市政维护、园林绿化和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做到城区保洁全天候、全覆盖。启用生活垃圾处理场,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旧城改造,严查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规范城市建设秩序,做好城市经营工作,以高效经营激发城市活力。五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差异化、集约化、可持续的原则,积极推进县域次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进一步完善城镇建设体系。
 (五)深化改革扩大需求,在推动服务业发展上奋发作为
  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繁荣城乡市场,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培育壮大财源、税源,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加。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建投公司等政府融资平台作用,加大项目运作力度,广泛开辟融资渠道,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加快县信联社的农商行改制进程,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驻砀山,支持各类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加快发展,推进村镇银行建设,提高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农村五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规范发展林业要素市场,推进市场化经营。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确保所有村卫生室以上的医疗机构都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以岗位设置和实施绩效工资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充分挖掘砀山历史文化资源,制定黄河故道综合发展战略规划,加快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将黄河故道打造成黄河文化、商务会议、生态观光、民俗风情、运动休闲、高端度假、文化体验、养生养老、文化演艺等一体化的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紧紧抓住服务业大发展的政策机遇,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扩大商贸购物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开发区大物流园区,加快综合型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推进“放心肉”、“放心菜”、“放心早餐”等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结合居民新型消费需求,发展体育健身、信息中介、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强市场监管,倡导文明经商、诚信经商,创造良好消费环境。加大对外贸易力度,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培育出口名牌产品,力争新增自营出口企业35家以上。
 (六)突出民计民生改善,在推动社会建设上奋发作为
 坚持以人为本,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扎实开展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努力扩大就业范围。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农村五保和优抚补助对象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不断扩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健全慈善网络,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网点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乡镇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巩固中国武术之乡成果,做大做强砀山唢呐文化名片,积极申报中国唢呐之乡,培育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网络文化、影视广播等新兴文化业态,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高标准建设文化产业园、奥体中心等项目,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县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树立最美乡村医生典范。规范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提升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夯实统计基础。用好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扶贫重点县项目支持,加强与省帮扶部门的沟通联系,完成16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加快城乡社区建设,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管理,关注网络舆情,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突出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校车安全管理力度,预防和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平安建设,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产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在继续实施民生工程的基础上,2013年县政府决定再抓好10件惠民实事:
 1、环城河公园一期、市民公园投入使用;
 2、建成城市“三馆一场”;
 3、建设二中新校区;
 4、新建4个街头游园,4座水平垃圾压缩站,2座公厕;
 5、完成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
 6、改造振兴菜市场、新建2个菜市场,在老城区建成两处临
       时停车场;
 7、完成城区公交站点建设,开通6路、7路两条公交路线;
 8、新建1座2.5万吨自来水厂,改造供水管网17公里,切
    实提高供水质量;
 9、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每个镇高标准改造一条街道;
 10、推进旧城改造,实施南关等棚户区改造50万平方米。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发展的重任,肩负人民的重托,我们将倍加珍惜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担当起奋力崛起的历史使命,再接再厉,主动作为,全面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干部能力素质,努力建设为民、效能、法治、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执政为民,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能力。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着力增强群众工作本领,走进基层,深入一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大力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思维思路,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决破除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意识,坚决破除坐而论道、评头论足的不良风气,敢想敢干,快干实干,真正以实干实绩赢得民心。
 强化效能建设,进一步提升执行落实能力。认真落实党的《八项规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正风气、提效能”活动,下大力气改进文风、会风,开短会、讲短话,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拿出更多的时间谋大事、干实事。紧紧围绕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严格行政问责。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加快实施政务服务网上办理。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考核,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政府工作高效运行。
 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切实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和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示听证、跟踪问效等机制,努力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大力推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层面。
 坚持反腐倡廉,进一步提升廉洁从政能力。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厉行勤俭节约,严格规范“三公”经费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的用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加强教育管理和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讲党性、守纪律、能干事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实干富民,实干兴砀,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砀山而努力奋斗!

">